三分鐘,可以開一次簡短的現場工作會議;
三小時,可以巡查一遍食堂;
三天,可以檢修一輪廚房機械設備;
三周,可以清掏所有地溝及煙機的污垢;
三個月,可以完成一個食堂的裝修改造;
三年,可以總結一套完整且全面的食堂管理辦法;
三十年,可以成就一番事業,考驗一個人的靈魂。

申德勝獲得的榮譽
申德勝用執著和堅守在自己熱愛的事業中默默耕耘了三十六載。數十次被授予各級各類的榮譽表彰:全國高等農業院校后勤“先進工作者”;龍江高校后勤工匠;黑龍江省高?;锸彻ぷ鳌跋冗M工作者”、“優秀管理者”;?!皟炐愎伯a黨員”、“管理服務先鋒”、“服務育人先進個人”等榮譽。

工作中的申德勝
申德勝出生于1969年,中共黨員,本科學歷。1986年參加工作,那年他17歲,剛上班的時候,食堂的老師傅們都叫他“小申”,沒想到“小申”從此和東農食堂結下了不解之緣,也成為了他在業界的代名詞。
剛剛上班,他什么都不懂,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他偷偷跟著老師傅們學,從燒火、切菜開始學起,拿家里的食材反復練習,經常走近師生聽意見問感受,之后又自掏腰包,利用休息時間報名烹飪培訓班進行系統的學習,幾年如一日,一點一點去學,一點一點去沉淀,終于他由業余變成專業,由愛好變成事業,由單純的初心變成了一生的追求。愛鉆研的他,憑借著一股韌勁從炊事員、食堂班長、食堂管理員、科長助理一直到現在的飲食服務中心副主任,一路走來,在每一個崗位上,他都踏實、勤奮的工作。當時家里不同意他干餐飲行業,想給他換工作,迫使他參加了當時哈爾濱公安局南崗分局組織招收工人的考試,雖然他順利通過了考試,但他不愿意離開自己喜歡的崗位,最后不顧家人的反對,毅然決然地選擇了繼續留在學校做餐飲工作,一干就是這么多年。




申德勝的日常工作
他是食堂的“活地圖”。申德勝三十多年來,從一名普通的炊事員成長為飲食服務中心的管理者。始終堅持在一線,親自帶領工人清理地溝、排除故障,定時對機械設備進行保養維護,確保生產安全。食堂所有的水電線路、地下管道都在他的腦袋里,每次遇到緊急事故,他都能第一時間找到故障點,及時排除故障,保障開餐順利進行。
他是食堂的“活百科”。高校后勤“冬抓暖夏抓涼,一年四季抓食堂”。為保證學校3萬多名師生的用餐安全,申德勝始終要求自己在工作中細致入微,精益求精,一刻不敢放松。從使用的餐具、用具、容器的選擇到食堂主副食的制作,再到成本核算及財務收支,他都親力親為,深入研究。他對食堂運行的各個環節以及每個環節應該注意的事項都了然于胸。用食堂員工的一句玩笑話說:“食堂哪兒有一個土塊,申主任都知道”。
他是食堂的“活典籍”。申德勝見證了東農食堂近36年的歷史變遷,先后輔助了9位飲食服務中心主任,他對食堂的歷史發展和現實情況都了如指掌。他總是很中肯地說:“如果我的經驗能為食堂的發展創造一點價值,就是我最快樂的事”。

申德勝與餐廳經理交流
他總是謙虛地說:“其實我沒做什么大事,都是一點一滴的小事,飲食工作最主要的就是責任心”。他數十年如一日,每天早上6點開餐,都會準時出現在食堂后廚,看看早餐的準備情況,看看飯菜質量,看看廚房設備安全運轉情況,午餐時間,他會巡查各食堂問問師生的意見和訴求,問問師生對飯菜質量和服務態度的滿意程度。晚上他總是最后一個下班離開的人,他說“我不等到食堂開完晚餐,總是不放心”。學生畢業季,他更是駐守在開夜餐的食堂,每天到家已是深夜。正是這份“責任心”、這份“不放心”,讓他始終堅持以“精益化管理、優質化服務”為工作目標,傳承“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東農精神,多年來焚膏繼晷的工作得到了東農師生以及高?;锸惩实恼J可和好評。

申德勝與春節留校學生共度佳節
無論嚴寒酷暑,還是公休節假日,他始終堅持在工作崗位上。特別是每年的春節,他都能主動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時間,到食堂和留校的學生一起過節,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為他們烹制營養豐富、品種多樣的年夜飯。

申德勝的駐校床鋪

駐校期間,申德勝與管理人員研究創新舉措
校園疫情封閉管理期間,每次駐校,申德勝都主動請纓,和飲食500余名員工一同駐校,從未有過一次請假,也未曾串班休息過,先后駐校10次,累計113天。每天吃住在辦公室,白天忙著食材運輸調度,為學生配送盒飯等工作,晚上和食堂管理人員坐在一起研究封校期間的創新舉措,疫情期間東農食堂推出“延長營業時間”、“錯峰就餐”、“增設夜宵”、開設“創新菜”窗口、“設置平價水果供應點”、“檔口每天推出2款8.8折菜品”等系列舉措,得到了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申德勝的愛人也是東農后勤員工,兩人一起駐校工作,卻彼此忙得很多天不能見上一面,家里年近90歲的母親也只能拜托別人幫忙照看,申德勝每每提及此處,硬漢的他也不免哽咽:“我總是把大把的時間放在了工作上面,原來孩子小的時候,對他的陪伴就特別少,現在我又無暇照顧年邁的母親,我虧欠家人的實在太多……”。
不善言辭的他用一絲不茍的責任擔當和數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換來了不平凡的工作業績?,F如今,當年的“小申”已然變成了“老申”,但他始終能夠秉持匠心精神,圍繞師生、關照師生、服務師生,保民生謀發展,用實際行動積極幫助處理師生工作學習中的服務需求,在關心人、幫助人、服務人中教育人、引導人,充分展示了一名普通東農“最美后勤人”的風采。每一個像他一樣,數十年如一日奮斗的人,都是東農向上的底氣!
(供稿/后勤管理處)